6月29日,在建党98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我们工商教务处党支部全体党员和支部所在部门无党派人士集体参观了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两弹城”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在首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后不久,1965年,党中央决定将核武器研制基地从青海迁至四川腹地这片远离城市的山区里。经过勘测选点,分布在安县、梓潼、剑阁共有15个项目。研究院院部被定点选在梓潼,下辖安县、剑阁、广元、江油、梓潼等8个科研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布点在梓潼,在这里,有一个叫“两弹城”的地方。这里曾经是我国最神秘的核武器研制基地之一。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9位先后在这里工作生活。
“两弹城”红色教育基地坐落于绵阳市梓潼县长卿山脚下,进入基地,大礼堂、院部大楼、将军楼、学习中心、三防教育馆(当年的战备防空洞)等60年代老建筑映入眼帘,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常来梓潼,特别是“两弹元勋”邓稼先等一批老一辈科学家更是长期工作生活在梓潼,国防科工委将军张爱萍和其他领导人住过的将军楼,如今都还赫然矗立。
我们先后参观了两弹历程馆、两弹模型馆和三防教育馆。在两弹历程馆内,由上百名“两弹元勋”画像组成的核弹爆炸巨型画报映入眼帘,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一幅幅徐徐打开,讲述了“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为研制“两弹”甘愿隐姓埋名、忘我工作、攻坚克难的感人往事。
在基地,许多人都是慕名而来,在这里,这些穿越时空的建筑,仿佛让大家走进了新中国核武器科技事业的艰难时期。
在邓稼先旧居前,一座红砖平房前是他亲自种下的柚子树,略显简陋的小院落折射出主人的质朴无华,屋内家具简单但摆放整齐,挂在墙壁上的老照片和荣誉证书,向参观者讲述这位伟人的经历与功绩。
“几把普通的座椅,一展陈列架,一个玻璃书柜,一张办公桌,桌上一台老式座机”这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当年的办公室,显得十分简朴典雅。当年,邓稼先就是用这台老式座机直接和周恩来总理进行电话工作会谈的。邓稼先从事核研究事业28年,其中有14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由于当年保密要求很严格,许多一线的科研工的家属都是不允许跟随,因此,他们在这儿几乎都是单职工生活,出身于书香门第的邓稼先不会煮面,甚至常以冷水煮面。尽管当时国家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为他们提供物质条件,但是由于条件有限,科学家们的生活仍然是如此清贫,彰显了“两弹”元勋的伟大。
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批当时全国最顶尖的科学家带领2万多名科技工作者扎根在这里。
物理学家陈能宽院士1955年满怀爱国热情回国工作。辗转来到这座偏僻的“两弹城”后,他在奋斗中度过了12年的岁月。在给妻子的信中他说到:当年我们抛弃洋房轿车,带着女儿回国,正是为了干一番事业,让祖国富强。
为了祖国富强的理想,这些科学家们舍弃的又岂止是优越的条件。在物理学家王淦昌曾经住过的宿舍里,记者找到了这样一个木箱,上面写着“王京”两个字。王京是谁?又代表着什么?
在这隐姓埋名的17年里,连王淦昌的妻子都不清楚丈夫的去向,由于当时各个基地都是用信箱为代号,所以每当别人问起她,她就会说,老王到“信箱”里去了。
在“两弹元勋”邓稼先位于“两弹城”的旧居里,有这样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明天还要动一次小手术”,这张纸条上的“小”字,明显是加上去的,邓稼先写下这张纸条时,正在忍受晚期直肠癌的折磨。
在“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们带领下,从1970年到1996年,“两弹城”先后指挥了数十次核试验,打造出一批守护祖国和平安宁的“国之利器”,也诞生了一批至今引领中国原始创新的科技工程。“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是这些科学家们无悔的人生选择,更是对从事“两弹一星”的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真实写照。他们隐姓埋名,离开家人,一心扎根于核试验中。难以想象他们克服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也正是有这些伟大的科研工作者们团结协作、不畏艰辛、勇于攀登的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取得伟大的科学成就。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二十四字的“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是共和国的“传家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目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我深知自己担负着将爱国传统传承下去的重任。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使爱国主义教育紧扣时代的主题,那就是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为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砥砺奋斗的热情与决心。
我要经常教育学生,爱国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关心祖国的命运,建设祖国的未来。爱国就是要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勤于思考、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用我们的满腔热情投入到伟大祖国的建设事业中来。
我要告诉我的学生,在不久的将来你们都将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在任何时候都要胸怀宽广、志存高远,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追求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是要刻苦学习,勇于实践,不辜负先烈和人民对青年的重托,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就是要知荣明辱,奋发有为,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国学大师季羡林这样写道:“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戴。” 我告诉学生,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念念不忘:“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参观完“两弹城”,长卿山正值草飞莺长,花红叶茂。我凝望着祖国西南上空的蓝天白云,一派自由祥和的景象。此刻,我们正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 (作者:苏战涛)